关灯
护眼
字体:
第二百七十一章 - 第2页
bbwx2.com
    走盛灯:在鹿河农村,解放前正月半元宵节,农户习惯买盏“状元灯”,点上蜡烛挂在树上,一直要挂到正月二十,谓之“牵高灯”。还有放大鸢子(风筝),鸢子上安装用薄竹片做的鸢琴,并在鸢线上挂上一二十盏小灯笼,称“牵鸢灯”。晚上环顾鸢灯如一串串明珠高悬,又耳闻鸢琴忽高忽低的嗡嗡声,另有一番情趣。再有调(舞的意思)龙灯。东村调,西村也调,互相比赛谁的龙灯扎得好,调得好。后来又有耍滚灯,滚灯是用厚竹爿扎就的球形灯,高与胸齐,外层用纱布蒙着,中间有个使点着的蜡烛不管滚灯如何滚动始终不熄的装置。耍滚灯的都是有点“三脚猫”(技巧、本领的意思)的小伙子,他们像舞狮子般一路翻滚耍弄着滚灯,动作非常灵活、惊险,颇受人欢迎。但是调龙灯、耍滚灯的因为都是年轻人,血气方刚,争强好胜,有时互不相让,发生争吵,有一年竟打起架来,并赌气相约,分局走盛灯,比赛别苗头。

    划龙船:太仓与邻县相同,旧时端午节常有龙船竞渡。有些乡镇在四月间举行,此亦“麦熟就做戏”的遗风,并无定规。往时城镇共有龙船七八只,分青、红、黄、白诸色,并各有嘉名。龙船属于庙社,或为各行业所捐建。每只龙船船身伞颜色各异。并配有鼓乐,当时所费不下一、二千金。城厢镇龙船,因各桥洞不高,上翘之船尾不能通过,构造上可以装卸自如,名曰“断艄龙船”。乡谚“太仓划龙船----缺艄”,隐喻穷汉没钱使之意。

    折叠名优特产
请关闭-畅*读/模式阅读。

bbwx2.com
关闭+畅/读=模式,看完整内容。本章未完,请点击【下一页】继续阅读。
上一页 - 下一页